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青山工业园区一景。 利由斯摄
在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摩罗瓦立县巴霍多比村的主干道两旁,水果店、服装店、杂货店等各种小店鳞次栉比,摩托车与行人川流不息。谁能想到,10年前这个只有几千人的小渔村,如今已拥有20多万居民。
(资料图片)
2013年10月,习近平主席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期间,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青山工业园区(以下简称“青山园区”)及首个入园项目的签约。青山园区位于摩罗瓦立县,伴随着园区建设的日新月异,当地经济发展也驶入快车道。印尼国会前议长马祖基表示:“青山园区是印尼同中国高质量共建‘一带一路’的生动体现,为当地民众带来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好处。”
乘车行驶在园区内,机器鸣响此起彼伏,一辆辆重型运输车忙碌地穿梭,排列整齐的吊塔与驳船在码头有序作业。据介绍,园区已有40余家企业入驻,主要包括镍铁、不锈钢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等项目,已成为全球重要的不锈钢产业基地,入园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50亿美元。
“我在这里工作快10年了,自从园区开建以来,这里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。”青山园区综合管理部印尼籍员工马尔瓦蒂说。2013年,马尔瓦蒂听说中国企业要在自己的家乡建设一个工业园,就从位于雅加达的公司离职,应聘到了青山园区。如今,马尔瓦蒂已是青山园区综合管理部门的骨干。她说,这离不开园区提供的广阔平台和中国同事的悉心帮助。“我会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,和同事们一起促进园区发展,相信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。”
摩罗瓦立县县长塔斯林表示:“摩罗瓦立县拥有丰富的镍矿资源。是在园区的带动下,矿产才变成实实在在惠及民生的项目。”他说,从2018年至今,摩罗瓦立县的财政收入翻了一番,达到3840亿印尼盾(1元人民币约合2095印尼盾)。“有了这些收入,我们就能加大对教育和公共服务的投入,提升民众生活水平。”
青山园区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,积极承担社会责任,帮助当地改善基础设施,建设了42公里的中压输电线路,为周边村庄提供24小时电力,改变了过去日落后就漆黑一片的状况;帮助周边社区建设幼儿园、中学、足球场、职业学校等;开展植树活动和珊瑚礁移植保护,海边红树林种植面积超11公顷,矿山植被修复面积超270公顷。
园区还带动了大量就业,摩罗瓦立县已成为印尼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。园区边上“萨里拉萨”餐厅的变迁是一个生动例子。2018年,记者来这里采访时,餐厅规模还很小。不久前记者再到这里采访,远远就看见一栋木屋,外形如同一艘大船,外立面装饰着色彩斑斓的木雕。在木屋旁边,还有一栋两层楼的民宿、扩建了几倍的餐厅和一栋在建的星级酒店。
餐厅老板玛尔塔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,中企扎根当地发展,迅速带动周边经济,她的生意也跟着越来越好,“几年前的梦想,现在都实现了”。由于村子规模扩大不少,居民日益增多,她准备联合一些商家,共同改善公共环境,让大家生活得更舒心。“这是我的新愿望。”玛尔塔高兴地说道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。随着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从一颗梦想的种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,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、繁荣之路,更多国家民众将能够梦想成真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3年06月16日 03 版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