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门探秘
(资料图片)
对澳门稍有一点了解的人,肯定都不会不知道官也街这一个地方,这里的蛋挞、牛杂、饼店都是很多大排长龙的。这众多的老字号,是民间技艺的传承者,也见证着岁月的变迁。但是三年的疫情之后,很多的老字号都面临倒闭,这样的境况当中有没有人帮助他们,他们有没有找到新的出路?
澳门美食
/ 牛油糕
这间位于澳门官也街的牛油糕葡式食品店,是目前全澳门硕果仅存,专门制作传统葡式糕点的店铺,说到店里最广为人知的糕点绝对是牛油糕莫属。
澳门牛油糕
制作牛油糕由备料到起锅,整个工序要用上3天时间,而最辛苦的是煮糕的过程。在100摄氏度高温的炭炉旁边,需要连续8个小时不间断地手工搅拌黏稠的牛油糕,目的就是不让牛油糕粘到容器底部,煮完糕后,人像散了架,全身酸痛。对于接手牛油糕制作,老板娘何金燕起初是非常犹豫的,她说自己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习制作牛油糕,当时澳门还有两到三家店铺在制作这个传统糕点,没多久,那些店铺的店家因为受不了煮糕的辛苦而放弃了。
澳门
手打榴蓮雪糕
有着85年历史的“莫义记”,从售卖传统小食和果汁饮品起家,后因大菜糕以及手工制作的雪糕远近闻名,上个世纪90年代末,梁葵枝和丈夫正式接手了家族店铺,他们让寻常小吃变成访澳旅客争相购买的甜品,还连续7年被评为米其林推荐街头小吃今天,我们正好遇上老板娘枝姐制作店里的招牌产品,手工猫山王榴莲冰淇淋。
澳门
/ 大菜糕
因为需要用手去感受榴莲肉的解冻程度,材料混合后的打发也要有手感,所以制作过程没有办法用机械代替。已经65岁的梁葵枝,不仅全年无休,最忙的时候每天只有2到3个小时可以睡觉。
现在多数的澳门老字号的经营者都有一些共同点:一辈子做一件事,从生疏到纯熟;店家的老板们读书不多,不懂得现代化的经营理念;靠的是自己吃苦耐劳,但是这一些的传统小吃,手工非常地复杂、辛苦,技艺传承艰难,工人都很难招够。
蓝光是一位常年奔忙于澳门和珠海横琴间的香港人,初到澳门时他的工作是走访各家餐厅,其中一个重点区域就在官也街。
蓝光:比如说你那个品牌它的设计能不能做好一点,像刚刚牛油糕,它的产品确实是很厉害,但是你看它的logo跟它的商标,跟它所有的包装其实也不是非常好,也比较传统那种模样。第二件事情像刚刚“莫义记”一样了,你的产品很好,但是只能你老板娘自己下手才可以做出来,这种情况以下,如果要去内地发展,就怎么帮帮他的产品标准化,不一定是要用机器的,比如说明天有个人加盟你的,怎么教他,你要把那些秘方制作流程,怎么买材料,材料的配方,全都记录下来,这种标准化也是非常费时间跟成本的。
有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2月份入境澳门的旅客人数快速上升到160万人次,比去年提升了1.4倍,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攀升。粤港澳大湾区的8000万人口,和5.6万平方公里的地域,或许也能为澳门的品牌餐饮店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和想像空间?
澳门
/ 诗城
在很多人的心目中,澳门都是一座赌城,可能你不知道澳门还有另外一面,它还有个别称叫做“诗城”。澳门本地文化的守护者陈雨润,从一名报社的记者再到一家亏损严重的书店的老板,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去把书店扭亏为盈,把自己的人生献给了本地的文化事业,来听一听文化人眼中的“诗城”澳门是什么样子。
陈雨润:这个“诗城”其实是很早已经有了,因为呢,澳门有一个世界级的诗人贾梅士曾经在这居住在这创作《葡国魂》。冼星海就在渔船里面长大,后来他的艺术作品之所以那么有感觉、那么有激情,包括《黄河大合唱》,最能够体现这个受苦受难的群众,就因为他在澳门生活。郑观应大屋就在我家附近,《盛世危言》就在这里创作的。
澳门自古以来也是文人墨客在战乱时期逃难的避难所,今天在澳门我们去拜访一位文化界的老先生,我觉得他应该是本地文化的守护者,他叫做陈雨润,从一名报社的记者再到一家亏损严重的书店的老板,花了15年的时间去把书店扭亏为盈,再用毕生的时间把自己的人生献给了本地的文化事业。
陈雨润:我建议将来来澳门旅游的朋友,不要只带杏仁饼、牛肉干那些食品,精神粮食这些画册艺术画册呢,带回去做手礼也都是相当好的选择。
标签: